赵桂芳,是青浦区盈浦街道庆华社区的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也是上海市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一线调查员。从事残疾人工作已满10年的她,对于残疾人工作,满怀热情,虽然自幼因意外造成视力残疾,但对于每一项工作任务,她始终兢兢业业,从不怠慢。她常说:“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更能理解残疾人的苦恼,更能体会他们的不便,更能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此,她以帮助残疾人为乐,立志以此为终身事业。
责任感、使命感是她的工作动力
在本次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中,作为盈浦街道庆华社区的调查员,赵桂芳的任务非常繁重,除了做好日常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她肩负着庆华社区114名底册人员的调查任务,而且作为片长,她还管辖着庆华、庆新、龙威、城北、万寿5个社区居委的调查协调工作。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线调查员的光荣使命,意识到准确采集记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对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意义。因此,她并没有把调查工作当作一种额外的负担,而是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丝不苟地投入其中。虽然文化程度不高,面对如此复杂的调查难免有些吃力,但是赵桂芳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认认真真参加培训,仔仔细细把调查要点、步骤记在纸条上,一有空就拿出来温习,逐渐熟练地掌握了调查业务知识。在此基础上,她勤于思考,结合培训授课内容和工作积累,自己琢磨了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想好应对办法,做到心中有数。
能吃苦、讲奉献是她的工作态度
庆华社区底册人数较多,且人户分离情况比较严重,有36名调查对象不住在本社区内,调查工作难度较大。同时,这个社区处于青浦老城区,居民楼内没有电梯,上下楼梯非常不便。但是赵桂芳不以为然,笑着说:“就当是锻炼身体吧”。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她放弃休息时间,每天至少上门10户家庭,每到一户家庭,都以热情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沟通,耐心介绍专项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详细询问每位调查对象的情况及需求,认真填写调查表。而有的调查对象由于白天要上班,调查工作只能预约在晚上。她本身视力不好,晚上视线更差,给她的出行增加了危险。但为了完成调查,她克服自身困难,慢慢地骑车上门,往往一天调查工作结束到家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有的时候饭都顾不上吃,啃几个馒头充饥。虽然很辛苦,但她觉得为残疾人服务很值得。
待如亲、心贴心是她的职业道德
一次,赵桂芳上门调查独居老人老杨。老杨,69岁,肢体残疾三级,户籍虽在庆华社区,但住在其他社区的出租房内。赵桂芳到他家后,只见老杨病怏怏地躺在床上,看上去身体很虚弱,一问才得知老杨持续感冒发烧差不多有一个月了。由于儿子住在市区,工作繁忙,老杨并没有告知儿子,想着靠自己熬过去。赵桂芳当时听了心酸了一下,当即叮嘱老杨:“以后有什么困难打我电话,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随后,她帮老杨整理了屋子,打扫整洁后才正式开始调查。回到居委会后,她又向老杨所在居委会反映了老杨的困难。居委领导了解情况后,专门上门探望了病中的老杨,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这件事情让老杨感动不已,也让老杨从赵桂芳的身上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一月份的上海,天气阴冷,阴雨绵绵。赵桂芳的身体并不是很好,加上工作劳累,她感染了风寒,发起了高烧。但她没能顾着休息,坚持一一入户,终于在一月中旬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对于调查中残疾人群体反映的特殊需求,她或是及时帮忙解决,或是及时向上反映,并一一作了详细的记录。赵桂芳常说:“这次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体现了国家对残疾人群体的关心和重视,调查成果会成为国家制定残疾人相关政策法规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调查工作不容有误,这既是我作为一名调查员的责任,也是我作为一名残疾人所殷切盼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