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我可以从绘画中感受到很多乐趣,同时通过教小朋友和伤友们画画,也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的人生也有了明确的方向。”裘婷说道。
晚上 8 点钟,裘婷坐在家里,耐心地教一位幼儿园的学生画画,这是她当天的最后一节课。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裘婷和一般老师略有不同,她的教室是在家里,每次只教一两位学生。学生放学后直接来到裘婷家里学画画,从下午 4 点半一直学到晚上 8点。彩铅画、钢笔画、圆珠笔画、水彩画 ......从小就喜欢绘画的裘婷,经过 20 余年的学习与探索,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绘画类型。2015 年,对于裘婷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次意外事故让这位年轻的女孩下肢瘫痪,成为一名脊髓损伤患者,此后不得不与轮椅为伴。
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裘婷一度陷入心灰意冷,就连最喜爱的绘画都按下了“停止键”。2016 年,裘婷无意中在网上搜到有关“希望之家”的一个线上交流群,这是一个由脊髓损伤患者共同建立起来的组织。在这里,裘婷度过了难忘的岁月,伤友互相鼓励、互相倾诉,一起参加轮椅操、读书交流会等各类活动。 “因为我们都是脊髓损伤患者,都有着相似的经历,所以大家都有一颗共情的心,能彼此理解、彼此包容。”对于裘婷来说,“希望之家”就像一个避风的港口,给了她莫大的温暖和归属感。这一特别组织里的关爱,也让裘婷逐渐走出受伤的阴霾,开启了另一段多彩的人生。 “只有经历过真正的低谷,才知道涅槃重生是多么珍贵。” 整理好心情后,裘婷重新拿起画笔,开始用绘画的形式,为自己的人生涂抹着一笔又一笔亮丽的色彩。每天上午,裘婷的父母打扫家里的小天井,将画板摆放整齐,之后裘婷就推着自己的轮椅出来,一手拿着画笔,一手持着调色板,聚精会神地在画板上描绘着。然而,看似简单的爱好背后,裘婷却要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由于身体不便,裘婷在绘画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胸部以下无知觉,导致腰部无法发力,难以支撑她移动或起身作画,因此,仅仅是勾勒出一幅画的轮廓,裘婷也要花费数小时之久。但因为喜欢,裘婷表示这并不算难事。疫情期间,裘婷还居家创作了一些抗疫作品,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助力。下午学生放学后,裘婷的身份便从一名绘画者转变成一位教小朋友画画的老师,由于每位小朋友的绘画基础不同,裘婷便根据他们的实际绘画水平制定了不同的课程。在“希望之家”,裘婷和积极向上的伤友们一起成长,一起交流康复经验,一起分享兴趣爱好。这个有爱的集体,让裘婷充满力量。她也常常将自己的绘画技艺,教授给“希望之家”众多喜欢画画的伤友。不久前,裘婷将自己的微信名称改成了“裘老师叫你来画画”。简单的一句话,表明了绘画在裘婷生活中扮演的独特角色。
“画画,意味着什么?”“绘画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我可以从绘画中感受到很多乐趣,同时通过教小朋友和伤友们画画,也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的人生也有了明确的方向。”裘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