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做好就业服务,圆中度残疾人就业梦
发布时间:2014-01-21
以人为本,做好就业服务,圆中度残疾人就业梦
徐汇区长桥街道残疾人劳动服务所 李雅
案情实例
智力残疾人小S是一名残疾等级为三级中度残疾人员,曾经在住家附近的一所大型超市从事理货、搬货员的工作,后因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再与他续签劳动合同,他不得已回到了社区阳光之家,但内心仍然非常渴望外出工作,走向社会。面对这样一个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经验的重度残疾人,又不甘享受任何重残无业待遇的智障青年,我们该如何为他解决实际的就业问题,成了我们残联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
设计理念
由于小S曾有过在大型超市工作过两年的社会经验,同时还在社区阳光之家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技能训练,相对于一般的智障孩子,他的社会交往、适应能力要明显突出于同类别残疾的孩子们。针对小S的实际情况,街道残联的相关工作人员,为他安排了一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H面试,所做岗位仍然是理货、搬货工作,这种以人为本,做好就业服务,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的做法,得到了小S家庭的肯定和配合。
案例效果
小S经过面试,得到了H企业人事主管的赏识,与他签订了试用期协议,试用期为两个月,在试用期期间,小S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吃苦耐劳,每天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与其他同仁和睦相处,团结协作,表现异常出色,获得了单位员工及上级主管的一致好评。试用期结束后,小S顺利与H企业签订了为期两年的用工合同,终于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
案例评析
小S的成功案例,为我们今后工作中如何做好此类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与参考价值。第一,我们应该在为这些孩子安排工作之前,充分评估孩子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否真的适合外出工作?从而以他们实际情况出发,以人为本,做好就业服务,圆这些有能力就业的中度残疾人就业梦;第二,及时做好残疾人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小S在找寻工作之初,因屡屡碰壁、心情欠佳、显得垂头丧气,残联工作者就及时为他输入希望、疏导情绪,让他重拾希望;第三,做好中度残疾人就业工作,我们还应从这些孩子的家庭入手,寻求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本案中,小S的父母给予了残联很大帮助,在小S一开始寻找工作不顺利的时候,他们始终与残联一起鼓励小S,不要灰心,为他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极大地缓解了小S的焦虑情绪;第四,从本案例中,我们发现社区日间照料站对于智障孩子社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自理能力都会有一定提高与改善,小S就是通过阳光之家的训练后,各项技能都有所增强,为其现在最终被用人单位录用,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小S在H企业工作稳定,与企业中其他残疾人群一起工作,让他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与自信;他的家长也为自己的孩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得到一份生活保障感到无比欣慰。这让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希望,在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的将来,会有更多像小S一样的智障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大家庭。